永昌:奏响发展“四重曲” 解锁县域经济跃升“流量密码”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app入口    发布时间:2025-09-28 05:38:11

  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永昌县,戈壁滩上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地标、238项参数实时调控的智能工厂、年消化150万吨低阶煤的循环经济链等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场景,正改写着县域经济轨迹。

  行走其间,有色金属产业智能化蝶变、低阶煤制氢循环利用突破、“风光火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体系加速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融入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肌理,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实干图景。

  2025年上半年,永昌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强势位列全省第一。这份亮眼成绩背后的“永昌密码”引人探究。

  走进金川集团永昌铜业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车间,12台六轴机械臂、激光雷达等设备协同作业,238项生产参数动态调整。“这套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与质量双重翻倍。”项目生产负责人王海涛介绍。在他看来,正是智能化改造,让传统铜电解产业摆脱了“高人力、低效率、高损耗”的困境。

  创新,始终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动力。过去3年,永昌铜业坚持“走出去学技术、引进来促转化”的战略,与国内顶尖智能装备厂家、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电解系统“毫秒级协同”,规模化应用不锈钢阴极板打破海外垄断,自主研发的99.999%超高纯铜,成功切入芯片引线框架、航空航天导线等高端领域,实现了从“基础加工”到“高端制造”的关键跨越。

  截至2025年8月,永昌铜业已生产阴极铜20.93万吨、硫酸62.7万吨,营收86.9亿元。曾经的戈壁荒滩,如今成为永昌县“强县域”战略中熠熠生辉的工业地标。

  科技赋能的浪潮,不止席卷永昌铜业一家,更渗透到永昌县整个产业体系。上半年,永昌县四大核心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增速57.14%。目前,已培育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初步形成了“科技引领、智能协同”的现代化工业格局,为县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的低阶煤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现场,3条自动化包装线满负荷运转,一袋袋洁白的尿素产品沿着传送带有序前进。

  “该项目既解决了复合肥企业原材料‘外购依赖’,还打通了‘煤--氢--化工产品’的首条循环链路,让资源实现梯次利用。”永昌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文慧介绍。

  作为园区精细化工循环体系的“核心引擎”,总投资12亿元的低阶煤制氢项目将资源利用效率拉满,每年消耗150万吨低阶煤,产出3亿立方米氢气,既满足心连心化肥厂需求,又为贝达生物农药线供能,实现“一煤多用、梯次增值”。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副总经理瞿尚君表示,仅氢气替代天然气一项,每年可减少1.8亿立方米外购天然气,降本超2亿元并减少碳排放。

  在固废处理环节,甘肃海菲资源科技公司的“变废为宝”操作,让园区循环闭环真正的完成“吃干榨净”。“铜冶炼废渣通过湿法冶炼提取金、银、镍等金属,尾渣加工成新型建材;磷石膏处理后制成石膏板、水泥缓凝剂等,实现全链条回收。”甘肃海菲资源科技公司总经理王海介绍说。通过“上游废料、下游原料”模式,每年减少固废填埋20万吨,工业垃圾变再生资源。

  当前,永昌工业园区已成功构建“煤—氢—化工—固废再生”完整循环产业链条,绿色产能规模达到1300万吨。产业耦合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企业间紧密协作、产业链条集聚发展,成为永昌县强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补齐产业链短板、振兴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动能的高水平发展实践。数据表明:园区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由65%下降至38%,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率达37.7%,永昌工业园区已发展为西北地区重要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上水库库容651万立方米,下水库637万立方米,建成后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相当于全县用电负荷的1.5倍,能缓解区域电力供需矛盾。”在永昌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安全环保部主任葸栋山介绍道。

  这座总投资95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也是永昌县“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体系的关键部分。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8000吨、一氧化碳190吨、二氧化氮8250吨,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目前,永昌县已建成风电光伏装机184.66万千瓦,配套30万千瓦时储能设施,再加上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及规划的95万千瓦光伏项目,未来将形成“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体系,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60%。”永昌县发改局局长陈兴祥表示。这种多能互补模式,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强劲动能,通过先利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挥水电煤电的调节性能,搭配储能设施“削峰填谷”,永昌县实现了多种能源资源的协调开发、科学配置,有效平抑了新能源的波动性,促进了清洁能源就地消纳。

  绿色发展的吸引力慢慢地加强。在2025年兰洽会上,永昌县签约项目中,新能源领域签约资金占比超过50%。陈兴祥表示:“绿色能源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永昌正加速从传统工业县向绿色能源城转型,迈入以绿色转型引领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项目从签约到建设仅用3个月,归功于县政府的“保姆式”服务。服务专班全程协助企业高效办理手续,原本需6个月的手续缩短至3个月完成。”回忆起项目落地过程,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瞿尚君感慨万千。

  在永昌,工业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得益于优质的营商环境。“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服务精神已成为共识,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2418名干部一对一包联3126户企业;解决诉求185余件,办结率99%;一网通办覆盖186项涉企事项,网办率100%,审批压缩50%以上。高效服务铸就永昌速度,优质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强磁场”。

  为了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永昌县先后出台《支持实体经济高水平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融资、人才、土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2025年上半年,帮企业获贷15.6亿元,解决用工需求2000余人次,出让标准地2宗27.8623公顷。

  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2025年上半年,永昌县新增市场主体1191户,同比增长23%,其中企业326户增35%。永昌县政府服务中心主任宗玮表示,“2024年,永昌县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排名第9位,较上年提升14位,市场准入全省第一。未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在永昌安心发展、放心投资。”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永昌县正以更优营商环境、更绿发展底色、更强产业动能,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征程上稳步前行。这座戈壁小城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破解难题,以循环经济激活资源价值,以绿色转型引领未来,用优质服务凝聚合力,为打造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永昌样本”。(记者:张珊 闫庆桐 黄悦)